<li id="91i4s"><tr id="91i4s"></tr></li>
  • <dd id="91i4s"><track id="91i4s"></track></dd>
    <th id="91i4s"></th>

    <button id="91i4s"><acronym id="91i4s"><input id="91i4s"></input></acronym></button>
    首頁專題—正文
    山東大學科技館開館 985高校功能最全
    2021年10月12日 10:54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玉芹 王凱

      從AMS、天和號核心艙“上九天”,到蛟龍號“下五洋“;

      從高速鐵路、特高壓輸變電橫貫祖國大地到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展……

      山東大學多年來參與的國家重大工程,都在這里得到生動展示。

      10月10日上午,山東大學科學技術館在山東大學千佛山校區正式開館。山東大學科技館位于山東大學千佛山校區創新大廈,是迄今為止國內985高校中功能最全的科技館之一,也是我國高校不斷探索建設創新型大學科技館的重要嘗試。

      承擔“科普教育”功能,突破“交付即止”模式

      科技實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山東大學認真落實“把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要求,踐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任務中的高校擔當,以百廿校慶為契機,梳理學校重大創新成果,結合科普宣傳,建設山東大學科技館。

      區別于各級科技館“科普教育”功能屬性,山東大學科技館集成果展示、科技交流、科普教育、互動體驗功能于一體,特別是作為集中展示、推介學?萍汲晒闹匾脚_,對推動成果轉化,服務山東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大學科技館位于山東大學千佛山校區創新大廈3層,建設面積為1026.9平方米,其中主展區864.36平方米,軍工展區162.54平方米?萍拣^建設以“科技創新、強校興國”為主題,從山大文化中尋找靈感,在布局和動線上刻畫歷史和時代脈絡。同時,在設計上突破“交付即止”的展館模式,可根據受眾群體需求以及國家科技戰略、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方向,實時動態更新內容,實現展館可持續運營發展。

      科技館采用平面、視頻、實物等多種展示手段,平面布置排版、文字語言組織采用多元化方式,可滿足不同受眾群體需要。館內還建有沉浸式體驗區,機器人、觸控一體機等互動體驗項目,參觀者可以根據不同類型機器人以及觸控一體機內的多種小程序交流互動,充分感受科技帶來的福祉與樂趣。

      展示199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再現攻關細節

      潘承洞院士“1+4”劍指“哥德巴赫猜想”,彭實戈院士創立“非線性期望”中國學派,王小云院士“比特追蹤法”成功破解國際密碼算法標準……

      山東大學科技館主展區本著“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理念,圍繞“四個面向”,以理學、醫學、信息、工程四大學部為主線,按照學科代碼順序布置展品,共展出199項學校重大科技創新成果,31位大師級人物的學術貢獻,5個核心數字影像。

      以理學版塊為例。理學版塊主要介紹了山東大學在120年的科技發展史中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人物。

      數學部分主要展示潘承洞、彭實戈、王小云院士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現階段山大數學領域,劉建亞、陳增敬教授等取得一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物理學版塊,王普教授是最先在核裂變領域中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的中國人之一”,王克明院士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用離子注入技術制備光學材料波導器件的研究,用激光脈沖沉積法獲得了高濃度摻雜鉺離子的KTP晶體薄膜,為山東大學光學研究的發展奠定深厚根基。

      化學版塊,鄧從豪院士建立了點群和連續群之間的聯系橋梁,將配位場理論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錢逸泰院士創造性發展了制備納米材料的新方法等。


      總之,從AMS、天和號核心艙“上九天”到蛟龍號“下五洋“;從高速鐵路、特高壓輸變電橫貫祖國大地到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展……館內生動展示了山東大學多年來參與的國家重大工程,真實再現了科研團隊核心技術攻關的細節。

      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大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創新;面向經濟主戰場,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服務山東戰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制約國家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服務健康中國”和“健康山東”為使命,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打造“院士墻”,傳承科學家精神

      尾館以“科學家精神”為主題,梳理了在山東大學工作或學習過的101位兩院院士,打造了一面“院士墻”,作為科學家精神傳承的重要陣地。

      記者注意到,“院士墻”上不僅有1955年新中國第一批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核物理學家王淦昌、實驗胚胎學家童第周、礦物學家何作霖、物理化學家傅鷹,也有當代中國金融數學的開創者彭實戈、勇攀生殖醫學高峰的攀登者陳子江、心血管病學研究的突破者張運、巖土工程世界性難題的攻克者李術才……

      一批批科研工作者的接續奮斗,在祖國大地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必將成為參觀者寶貴的精神財富。

      院士墻后還集中展示了學校未來科技創新主力軍,希望參觀者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

      軍民融合展廳則重點展示學校在軍民融合發展中取得的系列重大突破,特別是在解決國家“卡脖子”技術方便取得的成果。

      搭建線上線下科學交流平臺,面向社會開放

      山東大學科技館除展示科技成果、人才和相關聯的科普知識外,還兼具科技成果推介、科技交流等功能,推動成果轉化,服務山東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山東大學科技館搭建了線上、線下科學交流平臺。線上依據學校信息化平臺,建立云上科技館和成果供需信息發布版塊;線下聯動山大技術轉移中心、山東省工研院、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創新轉化平臺,依托科技館東側會議室,承接科技專題展、科技成果推介會等,推動更多成果應用到經濟社會主戰場。

      山東大學科技館主要面向社會開放。每天開放時間為9:00—17:00,周六、周日正常開館。參觀者可通過山東大學“線上師生服務大廳”網上預約,進行參觀。因疫情防控需要,現階段校外人員入校參觀需依托校內人員申請。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视…
    <li id="91i4s"><tr id="91i4s"></tr></li>
  • <dd id="91i4s"><track id="91i4s"></track></dd>
    <th id="91i4s"></th>

    <button id="91i4s"><acronym id="91i4s"><input id="91i4s"></input></acronym></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