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障性租賃住房能否防止青年人才被商品房產“割韭菜”?
中新網山東新聞8月18日電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明確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引發廣泛關注。對青年人才來說,這一舉措是否能成為其不被商品房產“割韭菜”的良藥?
從現實因素看,中國城鎮化加速推進,涌現出龐大的租房群體,其中流動人口占較大比重。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流動人口達3.76億,比“六普”增長69.73%,主要流向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這一群體外加中國每年龐大的畢業就業生,帶來巨大租房需求。
而長期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供給則呈現重售輕租的現狀,房屋銷售調控、限購政策頻發,但對租賃市場卻缺少專門政策支持,造成租賃“短腿”的結構失衡狀況。并且租賃房源大多為私房出租,戶型面積、租金不確定性大,致使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房也租不好房的問題尤為突出。
《意見》印發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電視電話會議召開。這兩個重磅事件都指向一處: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讓青年人在城市里留得下,住得體面。
記者發現,“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已被列為中國“十四五”住房建設重點任務。該類型住房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當下及今后,中國各地將大幅增加小戶型、低租金房源,有效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的階段性住房困難。
不得不承認,當前,無論在一、二還是三線城市,相對較低的住房成本越來越成為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或是提升新市民幸福感的加分項。各地“競爭”也逐漸演變成人才的“競爭”,擴大租賃住房供給顯得至關重要。
《意見》指出,保障性租賃住房由政府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建設,切實增加供給。
有專家認為,《意見》可以說做好了頂層建筑,而具體落實還要地方政府的動作和決心。對政府來說,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既是貫徹落實人民城市建設重要理念的體現,也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力舉措。政府應了解和掌握真實需求情況,確定發展目標和策略,統籌協調土地、財政、稅收、金融等部門及水電氣等專業機構,形成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可持續發展機制。
一大型房產山東區域的工作人員透露,從市場參與者角度來講,最關注是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會獲得哪些政策支持,其中包括租賃用地、審批等!兑庖姟方⒘诵碌膶徟鷻C制,由城市政府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或授權牽頭部門出具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明確了獲得財政補貼的相關辦法,細化了金融扶持舉措,“這些政策給市場參與主體提供穩定的發展預期”。
在山東財經大學山東省房地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大?磥,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是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的重要舉措,是中國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性住房與商品住房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從保障性租賃住房覆蓋的保障群體來看,主要有新就業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以及中低收入家庭,“他們大部分暫時購房能力有限,緩解的是他們階段性住房需求,實現‘人有房住’”。孫大海認為,這部分人在城市發展中是有成長空間的,通過努力工作既可以實現自身價值又可以增加財富積累,最終通過商品住房市場實現“人住好房”,“這是一個完整的成熟的住房體系”。
據住建部消息顯示, 2021年,中國40個城市計劃籌集建設93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今年10月底前,地方政府部門將確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設計劃,并向社會公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