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逾80城(區)提供人才購房補貼 “搶人大戰”白熱化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在歷經疫情高峰期的短暫“休戰”過后,各地的“搶人才大戰”卷土重來。繼續降低落戶門檻以及提供人才購房補貼成為本輪“人才政策”的重點措施。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以來,中國已有至少80個城市(區)推出人才購房補貼。僅6月上旬,就有十幾個城市(區)推出或者升級針對人才的購房補貼政策。
6月10日,浙江省衢州市、吉林省通化市、廣州市花都區“扎堆”發布針對不同人群、力度不同的購房補貼政策。
如:衢州市提出,對新引進的博士研究生給予60平方米(約100萬元人民幣)購房補助!半p一流”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給予30平方米(約50萬元)購房補助。本科畢業生最高可得15平方米(約25萬元)購房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百萬元級以上購房補貼頻現。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廈門、杭州、蘇州工業園區、南京江北新區、浙江臺州、浙江衢州、上海青浦區等至少十余地方承諾的人才最高購房補貼超過百萬元。
其中,廈門購房補貼金額最高。6月初,廈門推出“五大人才工程”,其中,針對高層次領軍人才實施的“金鷺領航”工程,最高可給予1億元的項目資助和1000萬元購房補貼。杭州、上海青浦區的最高人才購房補貼也高達800萬元和500萬元。
本輪“搶人大戰”始于2017年,最開始是在西安、武漢、長沙等部分二線城市,而后逐漸蔓延至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乃至部分縣城和城區。目前,除個別控制人口規模的超大城市外,眾多二三四線城市都向人才敞開了大門。
今年6月起,濟南、南寧兩地開始實施戶籍新政,落戶門檻降至“新低”。如濟南提出,無房、投靠親屬者、靈活就業人員等均可落戶。
為何各城市如此熱衷于“搶人”?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指出,一方面是在少子化、老齡化趨勢下中國人口流動明顯放緩,部分二線和三四線城市面臨人口向大都市圈的外流;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根基,但高素質人才“僧多粥少”。如今,第三波嬰兒潮尾端出生的人口進入工作年齡,加之京滬等大城市控制人口,這給其他城市創造了“搶人”機遇期。
不少城市“搶人”效果顯著。以西安為例,據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統計,人才政策出臺后,西安人口兩年增百萬。2017年西安放寬高校畢業生落戶政策,年底新增戶籍人口20余萬人,2018年初西安再度放寬落戶要求,戶籍人口增長再次加速,2018年底戶籍人口增加70余萬人。
業內人士認為,各城市“搶人”將促進中國人口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區集聚,不過,將人才政策與房子綁定在一定,也將對樓市帶來一定影響。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總體而言,人才政策并不像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利率那樣,對房地產市場影響顯著。但在南京、杭州、蘇州等樓市供求相對緊張的城市,購房補貼以及人才購房優先搖號等政策對市場確有一定影響。
面對愈演愈烈的人才之爭,專家提醒,單靠購房優惠政策吸引來的只能是購房者,想要真正留住人才,單靠房子是遠遠不夠的。
任澤平表示,在“搶人”過程中,城市面臨提升就業機會和公共服務的長遠任務,做好了,有利于提升整個社會福祉。居民是“用腳投票”的,只有完善的產業和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完)